close

瑯琊榜.jpg

在不經意間打開了<瑯琊榜>,從此心裡多了一段盪氣迴腸的故事。

十二年前,在靖王出征期間,跟他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林殊和七萬赤焰軍以叛軍的罪名於梅嶺被屠殺,皇長子祁王也被皇帝賜毒酒死於天牢中。這宗冤案看似被歲月掩埋,但其實依然是一眾涉事者心裡一道抹不去的陰影。

誰也沒想到當年的林殊雖大難不死,卻因火寒之毒而面目全非。經過十二年處心積慮的佈局,以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宗主梅長蘇的身分回歸,誓要為含冤而死的親人和兄弟平反。

他借救命恩人之子藺晨掌管的瑯琊閣傳出「得麒麟才子可得天下」的預言,利用太子和譽王覬覦王位的心理,讓自己逐步介入朝局。

梅長蘇捨易取難,偏偏選擇扶持整個皇族裡最不得勢的靖王,除了因為他信任靖王的為人外,最大的原因是他根本沒得選。太子和譽王都是當年樂見祁王被賜死的人,剩下的靖王是在祁王府長大的,平反之心毋庸置疑。但如果可以選擇,林殊定不願意將這位不懂算計的好兄弟推上浪尖。

梅長蘇假意為譽王獻計,表面上助他除掉太子,實情卻讓他逐步落入自己的圈套中,助本來被大家忽視的靖王上位。其實太子是那種即使不對付他,他也會自己對付自己的人,加上他有一個自以為很聰明的蠟筆小新母親,就注定他不可能在線太久。

在除掉太子的路上,要說讓人心酸的就是對付謝玉那一段。雖然梅長蘇揭破的都是事實,但或多或少也出賣了對他一往情深掏心掏肺的朋友蕭景璿。只能說,在大義面前,是對是錯已無從說起。梅長蘇曾說,他願背負靖王承受不了的痛苦和罪孽,這是要推倒惡貫滿盈之人必須付出的代價。

正因梅長蘇如此深沉難測,靖王就算知道他是和自己一夥的,也總是有所保留。林殊早已改變了容貌,靖王自然不知道眼前這位費盡心神為他鋪路成王的梅長蘇便是自己朝思暮想曾經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林殊。因此最殘忍的戲碼莫過於我為你拼死拼活,而你卻依然對我處處提防。但其實面對滿腹權謀的梅長蘇,靖王的取態也是值得高興的。否則,梅長蘇真的該擔心這個兄弟是否已經變質。

梅長蘇這平反冤案的路上,最費心神的算是安撫靖王了。到底是其他人太神還是靖王太笨?蒙摯一眼就認出了梅長蘇就是林殊;郡主接觸沒多久也知道了;夏江憑著他為祁王抱不平也推敲到了;最無話可說的是,靖王的母親靜妃在看到他書上的註釋後也隔空知道了。兄弟啊,你沒有認出我來,我是該慶幸,還是該擔心啊?直到最後的最後,離真相大白也不遠的時候,靖王終於鼓起勇氣去懷疑了,但卻又被機智的梅長蘇和靜妃及時化解了。

好吧,我相信只是因為梅長蘇刻意隱瞞,靖王才認不出來的,他絕對只是隱瞞了靖王一個。總之在靖王眼中,梅長蘇就只是一個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謀士。他曾說過平生最痛恨步步心機的人,因此不管梅長蘇做了多少事去證明自己的忠心,靖王還是不能全然信任他。

他認為郡主在太子府上遇險與梅長蘇脫不了關係;太子私炮坊爆炸傷及無辜百姓,又懷疑是他向譽王獻的計;因為一個宮女的片面之辭,又誤會他為大業置其母生死於不顧。

在漫天大雪中,二人為救赤焰舊部衛錚一事爭持不下,可算是其中一個名場面。靖王因誤會梅長蘇對其母心狠手辣,誓言要與他劃清界線,獨自拯救被囚在懸鏡司的衛錚。但梅長蘇深知這只是一個為除掉靖王而設的圈套,在情急之際也按捺不住教訓了靖王。

梅長蘇:「蕭景琰你給我站住!」

靖王:「蘇先生,不管你說甚麼都阻止不了我。」

梅長蘇:「如果我今天不攔你,你想怎麼做?是衝到宮裡,迫著皇上把衛錚放了?還是帶著你的府兵,去懸鏡司救人?」

靖王:「那也總比為了一己私利龜縮不前的好!靖王府上上下下,都是血戰沙場的漢子!做不出這種事情!」

梅長蘇:「蕭景琰!你有情有義,可你為甚麼就沒腦子!十三年前梅嶺的那場火燒得還不夠旺嗎?祁王府的血流得還不夠多嗎?你到底還想把多少人命搭進去?你說!」

本來梅長蘇是想暗中解決事件,但因為拗不過這位固執的兄弟,唯有鋌而走險走了下下策,與靖王共同商議解救方案。但其實就像靖王說的,全天下會救衛錚的只有他,不管他有沒有參與,都會被懷疑。所以衛錚是救了,但後續才是重點。

靖王早有準備,沒有實證在手的夏江也定不了靖王的罪,加上譽王和皇后在同一時間多此一舉地誣陷靜妃,讓多疑的皇帝反而懷疑是譽王和懸鏡司合謀對付靖王。而夏江因為奈何不了靖王,為免皇帝疑心,於是轉而指控梅長蘇。我可以說你連靖王也搞不定還敢來越級挑戰梅長蘇,你是太自信了還是氣到腦缺氧了?

夏江以為梅長蘇寧死不會供出靖王,但事實是梅長蘇就像吃了「誠實豆沙包」一樣,夏江問甚麼,他就老實答甚麼。不但很爽快地承認自己是靖王那邊的人,甚至供出了他們串謀劫獄的事實。但面對如此坦白的證供,再加上梅長蘇從容自若的態度,夏江反而不敢輕舉妄動。

而和主角鬥狠的結果素來只有一個,就是被下線。雖然之後幾番掙扎捲土重來,但主角就是有光環你硬要和他鬥跟找死有分別嗎?懸鏡司最終被滅,只能說一切咎由自取。

梅長蘇沉著應變,終為靖王鏟除了所有障礙,成為王位繼承者的唯一人選,實現了「得麒麟才子可得天下」的預言。而祁王與七萬赤焰軍之冤最終得以昭雪,雖是理所當然之事,但卻比想像中沉重。真相大白的一刻,除了如釋重負外,還帶著淡淡的傷感與無奈。死者已矣,犧牲的終究還是犧牲了。真相與清白,喚不回梅嶺的忠魂烈士,只留下祠堂裡冰冷的靈位,令人不勝唏噓。

皇帝到最後竟和林殊談起他們甥舅二人曾經親近的往事,只是林殊沒有回頭,也沒有回頭的理由。他的親人、戰友全死在這個所謂的親人手上,不冤冤相報已算寬容。看著皇帝狼狽跪下的模樣,比起心涼,更多的卻是嘆息。這份覺悟要是早來十三年,又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我們其實從故事一開始就知道這宗冤案是一定能昭雪的,否則這一路走來就沒有意義了。因此,這個故事最教人著急的從來都只是過程而非結局。

要說過程,梅長蘇和瑯琊閣閣主藺晨的情誼也很出彩。藺晨戲份不多,卻關鍵而深刻,是我很喜歡的角色。

如果說靖王和林殊的情誼是建立在最純真的年代,那麼藺晨便正好相反。他見證了林殊最痛苦的時期,為解火寒之毒不惜抵受挫皮削骨之苦,隱藏身分獨自承擔為同袍洗雪沉冤的包袱走了十二年,化身梅長蘇回到了就算只是走錯一步也會萬劫不復的帝都孤軍作戰。

藺晨表面吊兒郎當沒正沒經的,但其實他比誰都擔心這個從地獄裡重生的朋友。雖然經常虧他自討苦吃、命不久矣,轉過頭卻又不斷為他的病勞心勞力。

到最後梅長蘇堅持要以林殊的身份到戰場赴死,他大動肝火拂袖而去。本以為他是生氣要回瑯琊閣,誰料是打算去募兵處報名和梅長蘇一起出征。他說,就算梅長蘇言而無信堅持要赴死,他也會信守陪他走到最後的諾言。說到這裡,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這那裡是兄弟情,藺晨是愛慘了梅長蘇好不好!本以為靖王已經夠情深了,但這樣看來藺晨才是真愛有沒有!第一次覺得女主太悲哀了,居然無聲無息被降為女三,而且還上訴無效ㅠ.ㅠ

其實女三,不,女主和林殊的感情線也是挺感人的。首先感激電視版的郡主對林殊的忠貞不移,讓這部以男人為主線的作品添了一份淒美的柔情。

在戰場上的郡主剛烈、勇敢,但在林殊面前的霓凰卻只是一個渴望與愛人白頭偕老的小小女人。她憑藉女人的直覺(這是無敵的)認出了眼前面目全非的梅長蘇就是她念念不忘的未婚夫林殊,她流著淚訴說滿腔深情,聞者傷心。

到底是一份怎樣的愛,要愛得有多深,才能讓她無了期去等待一個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人?雖然她等了十二年才盼得愛人歸來,但她的愛從不自私。她能體諒林殊身上所背負的責任,願意繼續默默守候,壓抑自己的感情只為讓他能無後顧之憂地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她愛他,所以不去勉強他。這樣寧願放棄自己的幸福也要成全愛人心願的霓凰,能不讓人心疼嗎?

他們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只能透過眼神向對方訴說一切安好。霓凰看林殊的眼神是愛慕和思念,而林殊看霓凰的眼神除了愛,還多了一份愧疚。他知道霓凰的好,卻也自知給不了她想要的幸福,所以只能迴避。結果到最後,退讓的還是霓凰。

她聽到了林殊和藺晨的對話,知道他出戰無異於赴死,但她沒有挽留,而是瀟灑地放手讓他追尋他的自由和理想。因為她知道對於林殊來說,兒女情長從來不比國家天下事來得重要。

臨別之時,霓凰若無其事地讓林殊於戰後去雲南找她,但林殊沒有正面回答。

林殊:「都說緣許三生,希望來世我們都可以生在平常人家,可以平淡安穩地攜手終老。」

霓凰:「兄長此諾,來世也一定要記得。」

林殊:「此生一諾,來世必踐!」

林殊對得起他的兄弟,他的家人,唯獨對不起他的未婚妻霓凰。她永遠是他的最後順位,他對兄弟有情有義,卻選擇逃避霓凰的愛。他覺得自己時日不多無法給她幸福,卻沒有想過,如果霓凰的幸福只有他能給予,那麼他的退出不是成全,而是辜負。

平靜的承諾與告別,比呼天搶地、淚眼婆娑的別離場面更能撼動人心。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一別,就是一輩子。對於結局,有人覺得太殘忍,但我卻覺得這是對林殊,對這個故事來說最好的結局。整個故事以林殊在梅嶺大難不死作開端,最後梅長蘇選擇以林殊的身分重回戰場,在自己本應留守的地方倒數生命的最後三個月,就像為一篇文章畫上一個完美句號。

從來,主角的生死不能定義一個故事是否精彩。一個好的故事,就是當你看完後,它留在心底揮之不去,回想的時候會心動,重看的時候還是會期待。而<瑯琊榜>於我來說,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瑯琊榜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ZY蚊 的頭像
    LAZY蚊

    Lazy蚊的胡言亂語

    LAZY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